理论探索

THIS NAME

理论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孙贤明:关于课程思政的评价问题

发布日期:2022-05-23    作者:     来源: i教学i思考     点击:

几乎每一次讲座或者研讨都会有老师问一个问题,就是课程思政怎么评价,今天就这个问题简单讨论一下。


课程思政最重要的要求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相融合,实际上这也是教育的本质,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然和能力以及情感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那句著名的话“无情感不认知”的内涵。如果能够理解了这句话,也就能够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离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课程思政,只能是“两层皮,贴标签”,如课程引入阶段,讲了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实际上与课程内容毫不相干,顶多是一点弱相关,所以现在的提法是课程思政的育人点就长在知识点上,只是我们知识储备和能力不够,还无法挖掘到而已,这样我们首先达成共识,此“思政”非彼“思政”,而是通过相关知识学习来提升价值观念、情感认同、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等,这里注意特别提醒“相关”二字。

在此基础上,大家再来思考一下评价问题,是不是感觉聚焦多了,也就是需要和知识、能力一起评价,而不是只是对着那几个课程思政元素然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评价。

首先我们来思考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评价的目的应该有两个层面,第一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我们的教学。其次,评价是针对什么进行评价?这个必须思考清楚,评价一定是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也就是针对教师希望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再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相对容易,利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也可以完成,但是,如果仅采用纯粹的讲授式,课程思政目标是很难评价的,这需要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最后,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这个逻辑关系就很清楚了,首先教师要思考清楚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比如教学目标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那你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结合什么样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教学,我们简单一思考就知道,这必须要有学生参与,然后可以通过观察法、同学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当然首先必须设计评价的标准。

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再来思考和捋顺一下这个过程,首先是教什么?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原则、标准、时间)?怎么教?评完了怎么用?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去思考评价问题,通过评价来倒逼我们怎么教,课程思政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是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关系,隐性的东西本身就不容易评价,要想评价就必须设计环节让其显性化,进而通过观察法进行评价,通过问卷、标准化的试题让学生自己回答是不可取的。同时还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评价,有时候需要通过曲线的形式,比如由学生、同行等对教师进行的育人教育进行评价,学生(最好是已经没有考试这种利益相关的学生,如往届生)从自我感受上评价教师的教育方式,同行从第三方的视角来评价,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总结一下,课程思政的评价没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无法像知识那样一张卷子来考核,而更应该借助平时的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来评价,这就倒推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是讲授,更需要创新一些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另外,重点要根据教师希望学生取得的学习目标进行教学方式设计和评价设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隐性的东西只有让其显性化才能进行评价,不能显性的则不能由其本人进行评价。

一点思考,语言文字也无法完全表达全部含义,欢迎讨论,欢迎关注!不定期更新教学相关思考,爱教学,爱思考!(文章来源于i教学i思考 ,作者孙贤明


上一条:滕跃民教授:文化素养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下一条: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关闭